【閱讀】不理性的力量

繼之前的《誰說人是理性的》, 探討了人性在消費行為中所表現的十多種不理性的行為後. 這次丹.艾瑞利在這本《不理性的力量》中, 再次探討了在工作場合及生活中, 人們所表現的不理性行為, 以及其影響及可能的原因.

其實人性在很多小地方就明顯展現了其不理性, 例如明知道垃圾食物不利健康, 還是忍不住買來吃, 或明知道八點鐘有重要會議, 還是把鬧鐘按掉繼續睡. 當然, 以上可說是口腹之慾及惰性在操控我們. 而口腹之慾及惰性是人性的一部分, 除了慾望及惰性外, 還有許多人性的特質, 也都隨時隨地在影響著我們的決定, 例如同理心, 復仇, 適應力, 成就動機...等. 而作者在書中就舉出了10個如此的例子, 說明這些不理性的力量, 是如何掌控我們的決定.

不理性的力量封面

這十種不理性的行為, 讓我感觸較深的其中一項, 是同理心及情緒. 簡單來說, 就是如果一個事件, 能夠激發人的同理心或情緒, 這時候人就會對這個事件投以與該事件嚴重性不成比例的關注跟資源. 例如截自書中的下圖顯示, 與影響更深遠的瘧疾與結核病相比較, 與美國切身相關, 並引起大量關注的卡翠娜颶風及911事件, 的確獲得較多的金援.

這樣的行為在生活中也隨處可見, 利如 Facebook 上常有人會分享哪裡有可憐的老婆婆靠賣糕餅養活幾個失去父母的孫子 (以上為杜撰故事), 經過大家的分享, 很多人都會想要多買他的糕餅來幫助他, 所以會繞路過去, 甚至專程去買他的糕餅. 但同時, 繞路過去路程中, 看到賣玉蘭花的小販, 身世搞不好更可憐, 但卻可能得不到關愛. 更尤甚者, 專程過去的時間及車資成本, 如果順手投到便利商店的捐款箱, 都可以讓弱勢得到更大的幫助, 獲得更大的效益. 但是卻不是每個人都會這麼做.

另一個印象深刻的, 是有關適應力的案例. 簡單地說, 如果從陽光很強的室外進入暗室, 眼睛的瞳孔一時沒反應過來的情形下, 會看到一片黑, 但很快的, 人體的機制快速地調整瞳孔的大小, 眼睛就又能夠看清眼前的事物了

而心理上, 也有這種調整機制, 例如購物這件事來看, 如果一開始瘋狂地購物, 固然可以得到很大的快感, 但心理上很快適應了這項外部的刺激, 快樂的指數也就快速地下降. 而如果是分批購入總量一樣的商品, 儘管最初的快感沒有那麼深刻, 但卻可以不斷地提供外部的刺激給人腦, 因而可以獲得較長時間的快樂心情

當然, 書中所探討的不理性行為, 就像垃圾食物及貪睡一樣, 是就算知道也很難去避免的行為模式. 不過, 理解這樣的行為模式, 能夠讓我們更清楚了解許多社會現象背後可能的不理性推動力量, 也才能採取較為積極的態度來面對.
不理性的力量封面博客來連結
不理性的力量 - 博客來連結

沒有留言: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