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吹自擂型: 說自吹自擂當然是有點誇張, 但這類的書籍中, 的確充滿了 "我都嘛怎樣怎樣..." 的口吻. 這類型的教養文結構很簡單, 以下文而這, 括號是選擇題, 底線為填空, 也可以完成很多文章 , 『小孩 《不吃飯, 不寫作業, 吵架, 不上幼稚園, 發脾氣》時, 要 以 《尊重, 鼓勵, 愛, 溝通, 講理》取代《 打罵, 利益, 恐嚇, 威權...》如果在國外, 像這樣的情形, 都嘛是..................................., 像我也是一樣, 我都是.................................., 也能達到更好的效果, 我的小孩也更能接受』這類型的文章亦屬 "報喜不報憂型" 基本上就是作者的教育法完美, 只有好處, 沒有壞處, 舉幾個小例子也不知是真是假, 大家照做就沒問題了, 殊不知其實熟讀孔子的禮運大同篇搞不好效果更大.
- 否定型: 這種方式很簡單, 就是相對於 "台灣填鴨教育" 及 "傳統打罵教育" 教育兩個關鍵詞, 就會激起共鳴, 就是好教育. 舉個例子, 我在一本暢銷親子教育書中, 有一位被稱為親子教育專家的老師寫了篇推薦文, 稱讚書中推廣的教育方法不需打罵, 也可以教出好孩子. 並舉例他在建中所教過的 "特殊菁英班" 中做了個調查顯示, 48 個菁英生中全被打過, 而且這樣打罵造成了這些學生親子關係的嚴重的傷害. 以這樣全盤否定舊思維的方式證明其方式才是正確而現代的好方法, 我並不認同. 當然, 我也不鼓吹打罵教育, 但打罵教育雖不好, 也絕非罪大惡極, 以往的家庭小孩子比較多, 管教自然是以當下快速有效的方法為主. 而且我周圍的朋友同學, 很多也是被打大的, 親子關係雖不敢說完美, 也不會到如該親子專家所說 "有恨意" 這麼嚴重. 再者, 48 個菁英生都是這樣打罵教育出來, 以客觀邏輯來推論, 打罵教育是很好的教育方式啊, 怎麼會不好呢?? 等到 48 個菁英生都是非打罵教育時, 那才顯得成功吧 (這話當然是開玩笑的....). 如此以完全否定來激發讀者共鳴的方式, 我實在不能認同, 所以這本書我只看完推薦文就放回書架了...
當然市面上的親子教養書籍也不乏好書, 但也的確有汗牛充棟的教養書籍, 是嘩眾取寵, 以缺乏實證的方式, 在教我們怎麼教自己的小孩. 而實際照他經文字美化過的方式來作, 自己小孩的反應就一定跟作者小孩的反應不一樣. 好了, 我們明白了每個小孩都不一樣, 但書也看完了, 還是不知道自己的小孩要用什麼方式來教. 結果就留下了個書寫的很好的結論, 但小孩還是原來的方式教....(這讓我聯想到坊間的企業管理法的書也是很多, 但成功公司還是屈指可數)
不過, 還是會有可從中得到啟發的好書的....
不過, 還是會有可從中得到啟發的好書的....
到底, 教育不是科學, 是藝術啊!! 在某一個案為是的作法, 可能在另一個案中不但不適用, 甚至是負面的作法. 像在這本 "好父母是後天學來的" 中第二及第三篇的個案中, 都有一個相同的問題, 亦即由於父母小時候在受長輩高度期待下的環境成長, 這樣的期待, 可能造成了他們成長過程中的壓力及限制, 例如過度嚴厲的管教, 強迫選擇一定的科系等. 等到這些父母有了自己的小孩, 他們不希望自己的小孩承受相同的壓力 (甚至可說壓迫), 因此讓小孩隨興發展. 但這時, 小孩心中興起了疑問, "我的父母為什麼對我期待那麼低, 是不是我比較笨??" ....我相信, 這些個案中的父母肯定都不是絕對的放任; 我有讀過的文章, 看過的理論, 很多文章及理論說明要引導, 要鼓勵的作法, 他們一定都知道, 但是, 為什麼還是有這樣的結果....
該怎麼辦呢? 作者在書中不一定有解答. 就算有解答, 也不一定適用. 畢竟每個家庭的背景, 包含生活習慣, 經濟狀況, 成員組成, 甚至父母的成長過程都不一樣. 對於教養, 我們無法尋求一個標準作業模式, 希望他一體適用. 不過確可以從書中的一個個實際案例. 反思自己的情形, 想像自己在那樣的情形之下會怎麼做. 而因為作者工作的關係, 他可以接觸到很多來自不同背景的案例, 有時該人訝異怎麼會不同的背景的家庭, 教養的方式及瓶頸竟會差異那麼大, 而因為是旁者的角色在描述案例, 所以很平實無華而不矯情, 這也讓人更能了解案例的情形, 而從中激發更多的想法.
很久沒讀到能讓我得到那麼多啟發的好書了...
好父母是後天學來的 - 博客來連結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