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哈佛商業評論2011年7月號-簡約創新

三個臭皮匠, 勝過一個諸葛亮...團結力量大的道理, 從小就被一再重覆地強調, 一直到現在所謂的網路時代, 這個道理的重要及影響, 只有更加的被張顯, 而無因科技的發達有一絲地減退. 從維基百科, 團購網, 臉書粉絲團對現實生活的影響, 再再顯示了集眾人的力量可以達成個人所無法成就的結果.

何種自行車踏頻較為適當?

重點:

  • 高踏頻主要是以慢縮肌帶動,低踏頻主要以快縮肌帶動
  • 高踏頻主要以燃燒脂肪為能量來源, 低踏頻主要以肝醣為能量來源
  • 所謂高踏頻以88-100rpm為佳, 受過訓練可提升至100-120rpm
  • 訓練時可以適當以低踏頻騎乘來增加核心肌群的強度, 增加功率輸出

[閱讀]哈佛商業評論2011年6月號-簡約創新

每個人, 每家公司, 都希望本身能擁有創新的能力, 不管是觀念的創新, 產品的創新, 流程的創新, 或是商業模式的創新, 只要能帶來與他人的差異化, 進而提高自身的競爭力, 大家都不希望放過, 這期的HBR就提了幾家公司的例子來說明創新的一些基本概念...

[閱讀]教養可以這麼浪漫 - 李偉文

"我的孩子不會輸在起跑點, 因為在他前面的不是賽道, 而是充滿驚奇與情感的人生旅程", 這句話, 是我讀完這本書後的最大感想, 也是對自己身為人父最大的期許.

The Glenrothes (格蘭路思) Robur Reserve 威士忌

有時候國外出差, 在機場搭機時會在免稅店, 帶上一瓶威士忌, 當做是給自己出差的獎賞. 而挑選的品牌的類型, 有時候是朝著特定口味的一類去挑, 像是之前買的Bowmore, 就是選定泥煤味重的口味來挑. 而有時候, 倒沒特定要挑什麼, 就隨便看看, 看有沒有試喝的品項, 或是聽聽營業員最近正在推廣什麼, 有時也會有意外的收穫.

2011 年目標

去年的2月份, 訂下了2010年的目標, 有些目標達到了, 有些目標則是還要加強, 但訂下了目標, 多少還是有驅動力. 時間過得很快, 一年過去了, 在2011年初, 還是希望能訂下一些目標, 讓接下來的一年中生活得更有方向及動力.

第四代 iPod shuffle 2GB

自從Apple 出了款iPod Shuffle之後, 心中都滿自猜想, 有誰會帶著一款MP3隨身聽, 但是卻不能知道正在撥放的是哪一首歌, 也無法選曲, 雖說這樣下一首歌撥放出來可能會有驚喜, 但總是不方便較多......

公路車爬坡技巧要點

以下為在Youtube 上看到介紹公路車爬坡要點的影片, 個人是覺得很不錯, 所以也介紹給大家

Efficient Climbing Techniques
 
  • 公路車爬坡的要點在維持最舒適及最有效率的踩踏方式
  • 沒有一種適合所有人的爬坡技巧, 需要靠自己多加嚐試
  • 在緩坡可以輕握上把, 高迴轉速的踩踏方式, 保持肌肉放鬆
  • 不管握的把位如何, 記得手肘微彎, 不應死撐在把手上, 以維持上半身肌肉的放鬆狀態
  • 在陡坡時, 可將重心稍往前移
  • 可以抽車與坐姿交替的方式, 輪流運用不同部位的肌肉, 而變換姿式的過程需平順不影響踏頻
  • 彎道內側一般較陡, 外側則較緩, 可依體力選擇路線
  • 藉山區的風景放鬆心情.....享受爬坡的樂趣....!!

5 週半馬拉松訓練計畫 for 2010 富邦臺北馬拉松賽

自從今年初在2010的目標中訂下了一項要多運動的項目, 照著訂下的目標來走, 10月也參加了 Never Stop 西濱挑戰 200K, 慢慢地也建立起了小小的成就感及興趣...

參加類似的活動對我而言, 除了參與並達成該項挑戰的成就感外, 很重要的是藉由報名活動, 能有一個更加明確的目標, 一方面可以依此目標訂出一個訓練計劃, 二方面也可以增加自己平常運動的動力.

自行車訓練聖經筆記 - 第12章 力量訓練

  • 施以腿部力量訓練幾週後, 對一般水準的車手, 約可提昇耐力10-33%
  • 與健美的力量訓練不同, 車手的力量訓練重點在肌肉力量及協調性, 而非大小及線條
  • 舉重原則
  1. 重點在主肌肉群的鍛鍊: 股四頭肌, 腿窩肌及臀大肌為重點
  2. 盡可能做多關節的練習: 如蹲舉, 同時活動到髋關節, 膝關節及踝關節
  3. 盡可能模擬車上的姿勢及動作
  4. 腰及腹的力量也要著重
  5. 單一次重訓的內容及數量, 要比重訓的次數重要
    • 在賽季中的不同階段, 重量訓練的課表 (次數, 每次組數及重覆次數, 速度...等都不同), 對個人而言沒那麼專業, 所以一次3-4組, 每組重覆10-15次為原則
    • 重訓類別及負重建議
    1. 蹲舉: 1.3-1.7 x 體重
    2. 躺式蹬舉: 2.5-2.9 x 體重
    3. 負重登階: 0.7-0.9 x 體重
    4. 坐姿划船: 0.5-0.8 x 體重
    5. 立姿找船: 0.4-0.7 x 體重
    6. 仰臥起坐
    7. 伏地挺身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