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蘭的教育制度, 在近年來引起了許多的討論. 在芬蘭, 學校不設資優班, 上課時數全世界最少, 課後複習時數也最低, 但是芬蘭在國際教育評量(PISA)數理成績全球第二, 僅次於台灣(差一分), 而且芬蘭15歲中學生還被「國際經濟合作發展組織」(OECD)評為整體表現世界第一, 這對相信補習, 勤能補拙, 強調課前課後預習複習, 重覆演練的台灣家長來說實在很難想像, 難怪會有這麼多人對芬蘭的教育制度感到好奇
台灣近年來實施了許多教改的制度, 細節我不清楚, 但似乎比我以前考高中, 大學時那種一次定生死的聯招制度要複雜許多. 目前的制度有無缺失我並不清楚, 因為我不了解目前的制度, 霈霈也才十個月大, 一直到他要進度教育體制還有許多年, 我看到時制度一定又跟現在差很多, 所以也沒想去了解. 但我相信, 小孩的教育, 學校及社會當然占了很大一部分, 但家庭教育更是重要, 而究竟, 我們可以培養霈霈什麼能力呢??
先看看芬蘭教育制度的特點
<以下摘自博客來網路書店書摘>-------------------------------
芬蘭教育理念
◎見樹又見林,「先見林,再見樹」
學習的過程與結果,卻可能因為基本理念和出發點不同,而產生了截然不同兩種結果:「快樂」與「痛苦」!看似既不嚴謹、又不嚴格,先不要求動作標準,而用體驗、鼓舞法的「玩樂」教學,卻能讓孩子們學得快樂自在!
◎不求躁進、不講形式、以「人本」為出發點
在芬蘭,每個孩子和你我身邊的孩子一樣,純真、青澀、懵懂,但在課堂上的他們,熱愛學習、喜歡發問,下課之後,喜愛閱讀、思考,在班級裡成績都一樣好,出了社會,仍一直保有主動學習的自發式熱情。
◎馬拉松教育
人生真的不是只有一場贏在起跑點的百米衝刺,而是一場與自己賽跑的馬拉松。學習,不是只有一開始的衝勁,而是要擁有終身學習的動力及習慣。
◎不做不公平的較勁
所有的評估與考試都是為了讓學生知道從哪裡去改進,考試的目的,不是要給孩子帶來挫折,和成為數落他人落後、不長進的工具。只是讓孩子和老師共同瞭解學生對於這門科目的認識到哪裡了,提供日後成長的基礎與學習能力進步的空間。
◎不凸顯資優學生
善加鼓勵、運用資質優異的學生來幫助一般或落後的學生,也使資優生瞭解人與人之間的差異,不僅不會影響資優生的學習,反而有助於群體社會的平等發展。
◎多問「為什麼」
鼓勵孩子多問、多瞭解事物的所以然,而不是為了應付考試而反覆訓練,更從不教導孩子們任何快速成功的訣竅。
◎讓孩子獨立自主
信任、尊重孩子,在教學中賦予孩童責任,讓他們有獨立發揮的空間。教育孩子能獨立思考,孩子自然能在不同地方與時間,展現出自我學習的能力,無止盡的自我發展。
◎老師都一樣的好,不用評比
「平等、品質、公平」是芬蘭教育中不斷強調的。人人都應賦予相同的機會,但從不強調要贏在起跑點上!以每個人不同的條件與情況去評估,讓老師自己找到生涯規劃的真諦,找到自我成長,對自我期許的鼓勵
◎教育不是大量製造!老師,一切都是為了學生
如何善待學生,怎樣教導才對學生最有益處,從來不是為了讓學生,或自己的教學成果拿第一或搶第一。
◎量身訂做的教育
照顧弱勢,讓個別能力不足的新生代受到更多輔育,把立足點不平等所衍生的教育與社會不公平現象降到最低。關懷移民孩子,提供所有孩子一個相對「公平」的受教機會與求知權利。將移民或弱勢社群,努力轉化為社會安定與發展的中堅力量一部分。
----------------------------------------------------
其實看看這些芬蘭教育的特點, 很多都是可以從家庭做起的. 如果家長沒有給小孩第一名的壓力, 小孩自然可以適性的發展; 如果家長沒有老是拿小孩跟別人比較, 小孩自然會發展出自己獨特的性格; 如果家長不老是只要求學業成績, 小孩自然不會死腦筋; 我想, 在霈霈成長的過程中, 一定得不時的提醒自己這些原則. 教育的目的絕不是單純地讓小孩把書念好, 而是能培養他完整的人格, 希望... 我們能教育霈霈下面幾個我們認為關鍵的人格特質...
- 以仁為本, 對人謙和, 具道德感
- 尊重並了解與自己不同的意見
- 隨時自我學習的能力與動力
- 具分析事物正反兩面及對錯的能力
- 創造及想像力
1 則留言:
"老師都一樣的好,不用評比"
這點可能就不是那麼認同了. 聰明的學者不一定是好老師. 好老師也不一定有多聰明.
老師也是需要鼓勵學習的. 學校可以對老師評量, 並對不足之處給予建意, 但應該不要列入考積內才是
張貼留言